杜甫七律《城西陂泛舟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(754)春,时杜甫居长安。城西陂:渼陂。【《长安志》卷15鄠县:“渼陂在县西五里,出终南山诸谷,合朝公泉为陂……《说文》曰:渼陂在京兆鄠县,其周一十四里,北流入涝水。”】
城西陂泛舟(杜甫)
青蛾皓齿在楼船,横笛短箫悲远天。春风自信牙樯动,迟日徐看锦缆牵。
鱼吹细浪摇歌扇,燕蹴飞花落舞筵。不有小舟能荡桨,百壶那送酒如泉?
【注释】青蛾:青黛画的眉毛;皓齿:雪白牙齿。均借指美人。《白纻曲》(南朝宋-刘铄):“佳人举袖辉青蛾。”《汉书-司马相如传》:“皓齿灿烂。”《杂诗》(魏-曹植):“时俗薄朱颜,谁为发皓齿?”《古风》(李白):“由来紫宫女,共妒青蛾眉。”
楼船:大船。《秋风辞》(汉-刘彻):“泛楼船兮济汾河。横中流兮扬素波。”
横笛、短箫:乐器名。《梅花落》(陈-江总):“横笛短箫凄复切,谁知柏梁声不绝。”
信:任。《赠楚公》(唐-唐求):“云间晓月应难染,海上虚舟自信风。”《舍弟观归蓝田……》(杜甫):“衣裳判白露,鞍马信清秋。”牙樯:象牙装饰的桅杆。《哀江南赋》(北周-庾信):“苍鹰赤雀,铁轴牙檣。”《秋兴》(杜甫):“朱帘绣柱围黄鹤,锦缆牙樯起白鸥。”
迟日:春日。《七月》(诗经):“春日迟迟。”锦缆:《三国志-甘宁传》:“常以缯(zēng)锦缆舟,去辄割弃,以示奢。”《玄圃牛渚矶碑》(梁-萧绎):“画船向浦,锦缆牵矶。”
鱼吹浪:鱼儿透出水面吐泡泡。《采芙蓉》(唐-李世民):“船移分细浪,风散动浮香。”参考:《荀子-劝学》:“昔者瓠(hù)巴鼓瑟而沉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《列子-汤问》:“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。”楚人瓠巴善鼓琴瑟,其音美妙,鸟舞鱼听。后因用为咏美乐之典。
歌扇:歌舞用的扇子。《和赵王看伎》(北周-庾信):“绿珠歌扇薄,飞燕舞衫长。”《暮春感怀》(唐-戴叔伦):“歌扇多情明月在,舞衣无意彩云收。”
【大意】青蛾皓齿的美女在楼船,悲凉的横笛短箫声传向远天。春风中豪华楼船自任漂动。春光里高大楼船被锦缆徐牵。鱼儿吹动细浪,摇动歌舞艺伎的扇影。燕子低空飞翔,踩着船上的花儿落入舞筵。如没有小舟荡桨送酒,大船上咋会酒多如泉?
【诗意串述】本诗前三联写泛舟豪华。首联写美女歌舞。次联写牙船之豪华。三联写歌舞热闹。鱼摇歌扇,燕落舞筵。前三联写上层社会奢靡生活。其中三联写景。上句水中景。下句空中景。鱼吹浪、燕低飞是天气闷热气压低所致,乃暮春初夏自然现象。但似乎也能理解为是豪华热闹的歌舞或横笛短箫的声音所致。水中鱼、空中燕也在为船上娱乐助兴。末联突然质问楼船和小舟的关系。结合次联“自信”和“徐看”的铺垫,可以这样理解:不要只看到大船在春风中的“自信”漂动,它需要有人牵缆;不要只看到大船上百壶如泉,他需要有人“荡桨”送酒。杜甫在这次豪华的泛舟歌舞筵会上,或许也是被请来写诗助兴的“嘉宾”,与那些以歌舞助兴的“青娥皓齿”本质没区别。如此理解,首联中的“悲远天”的“悲”字似有了落处。(次联、三联失粘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